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點頭,5萬多辛苦錢就沒了…家長們要當心!
小培老師說
孩子偷偷充錢打游戲,既需要多方治理,也需要家長教育!
本文字數(shù):2025 字
閱讀時間:4 分鐘
4月3日,四川成都的胡婆婆
去取錢時發(fā)現(xiàn),
辛苦積攢下的5萬多元,
竟只剩下200多!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銀行卡里5萬多,只剩200錢去哪里了?
“我銀行卡里有5萬,臘月二十幾只剩兩萬多了,我不曉得出什么事兒,我就給我兒子了。”胡婆婆說,銀行卡里面是她辛辛苦苦存下的5萬元,主要是自己和孫子的生活費和學費。
可過年期間她去銀行取錢時卻發(fā)現(xiàn),卡上只剩下了兩萬5千元左右,另外的25000元不翼而飛。由于當時正值疫情期間,胡婆婆想過了這段時間再處理。
隨后,胡婆婆的兒子又在卡上匯入了5000元,這時卡上的余額是3萬塊。可是4月3日,胡婆婆到銀行去處理這件怪事時,不查不要緊,一查差點把她氣暈:只有218.1塊錢了!
5萬5千塊突然變200多塊,錢到底跑哪兒去了?
10歲孫子拿錢充值游戲,奶奶很生氣!
胡婆婆拿出銀行流水查看發(fā)現(xiàn),上面有很多筆支出,每一筆從幾十到上千不等,全部都是網上支付的。
這就怪了,胡婆婆不會使用網上支付,她的兒子也沒動這筆錢,那這近5萬5千塊,到底是誰偷偷花掉了呢?
胡婆婆指著身邊的10歲孫子路路(化名),氣不打一處來:“這是我養(yǎng)的一條狼!”原來,一天天消失的錢,都是孫子拿去打網絡游戲花掉的。
路路今年念小學4年級,由于父母離異后父親去廣州打工,他一直和奶奶胡婆婆生活在一起。路路承認,這5萬多都是他花掉的。“我買裝備了,五千五千地充錢,買了五萬多的裝備。”
騙奶奶眨眼點頭,把銀行卡與自己手機綁定
讓人奇怪的是,路路怎么會有銀行卡密碼呢?他又是怎么騙過奶奶的呢?
“他騙我,說學校要弄啥學號,需要銀行卡,然后喊我眨眼睛,點頭。”胡婆婆說。
原來,路路以學校需要的名義,騙奶奶做了人臉識別,將銀行卡和自己的手機進行了綁定,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流水般花去了近五萬五千塊。
“錢都是兒子女兒給的,自己都舍不得用,現(xiàn)在連買藥錢都沒有,生活費也沒有。”辛辛苦苦存下的生活費和學費被孫子花得一干二凈,胡婆婆著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據(jù)了解,胡婆婆也曾和家里親戚一起撥打過游戲所屬的客服,但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復。
多地發(fā)生類似事件,有關部門已出手
近日,河南新密10歲的小強(化名)沉迷網游,偷偷將媽媽4萬多的積蓄拿去充值。直到被媽媽發(fā)現(xiàn),才認錯,稱自己充了2萬多,還給同學充了1萬多。
小強媽媽抹淚稱,自己背1袋水泥才賺1元,這4萬多塊錢她得背4萬多袋水泥!
據(jù)了解,目前游戲公司已退回2.4萬。
3月15日晚上,湖北十堰周先生的大兒子說弟弟小杰(化名)最近老是用看網課的手機玩游戲,起初周先生覺得玩?zhèn)游戲也沒什么,直到夫妻倆需要用錢時才發(fā)現(xiàn),支付寶余額只剩下幾塊錢了。
在父母的追問之下,小杰支支吾吾說這些錢被自己花在了游戲里,一個月內竟悄悄花掉38000元。
更讓人生氣的是,小杰每次在支付后都會將轉賬提醒的短信和轉賬記錄刪掉!
周先生聯(lián)系一家游戲平臺的客服,他們表示會退還充值金額的60%。但周先生給另一家游戲平臺客服打了十幾通電話,開始只是將情況記錄,接著電話就打不通了。
去年年底,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過度消費等行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fā)《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要規(guī)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網絡游戲企業(yè)須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網絡游戲企業(yè)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
同一網絡游戲企業(yè)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
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防止孩子用手機亂花錢,家長可以試試這3招
1
給孩子備用手機
家長可以將無支付軟件的備用手機拿出來給孩子上網課使用,這樣就可以杜絕孩子肆意充值。
2
應用鎖
現(xiàn)在很多手機都有隱私保護的措施。應用鎖就是一個十分好用的功能了,在打開某些軟件的時候需要輸入密碼或者指紋解鎖。這樣一來孩子在充值需要打開相應APP的時候就需要經過家長同意才行。
3
金錢觀教育
告訴孩子游戲如果需要充值交錢的話需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隨便充值。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孩子知道什么錢可以用,什么錢不應該用。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家長就應該有意無意地和孩子提及一些涉及金錢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讓孩子不至于被騙,增長孩子的生活常識,也能防止類似孩子偷偷充值的情況出現(xiàn)。
孩子偷偷充錢打游戲,
既需要多方治理,
也需要家長教育!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編寫不易,去右下角給小培老師點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來源 | 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內容來源 | 江蘇新聞《10歲孫子哄奶奶“眨眼又點頭”,竟是在……奶奶痛斥:他就是一條狼!》、中國教育報《12歲孩子用手機玩網游,充值近10萬元!父母蒙了 | 提醒》、河南省教育廳《新密一孩子打游戲充值花光家里4萬元!》、十堰晚報《10歲熊孩子用家長手機上網課玩游戲,一個月花掉38000元》等
關鍵詞:
作者:公眾號轉載(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 ·上一篇資訊:廈門地鐵發(fā)布 免費乘坐服務指南
- ·下一篇資訊:福州高三老師湯鈞的直播課 在B站直播間(bilibili直播平臺)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