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吃不飽,學渣吃不消
原創(chuàng): 俞楊 中國新聞周刊 今天
均衡
禁止分班考試,是繼續(xù)為孩子減負舉措的延伸。
2018年年末,教育部等九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也稱“減負30條”。今年各地相繼貫徹落實,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
方案越來越細致,甚至細致到作業(yè)不能超過多少分鐘,考試頻次不能強于什么程度。
比如上海要求小學不進行期中考核;天津要求小學一至三年級不得舉行統(tǒng)一考試,四至六年級每學期可舉行1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2次。
在此次通氣會上,教育部基教司明確要求減少考試次數(shù),且不得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堅決禁止分班考試,不片面以升學率考評學校和教師,更不得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
對于這一均衡要求,不少家長卻持相反看法:“你背不下來的書,總有人能背下來,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學校也只能別人去了。”
專家指出,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其不利的一面。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中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快慢、心理狀態(tài)、體能發(fā)展等諸多方面是不會整齊劃一的。
尤其是在初高中階段,學生成績差距越拉越大,教師只好根據(jù)中游水平學生的掌握程度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趨中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學霸吃不飽、學渣吃不消的狀況。
升學規(guī)劃專家、北京大學副研究員梁挺福理解中國家長的這種擔憂,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背后還是對教育資源投入和師資力量分配的焦慮。”
而且,為了孩子能夠考上好學校,家長會特別重視提高成績的效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小學和初中只有分高分班了,提高分數(shù)的效率才會更高。”
分層
分班教學是基于學生的差異,在學生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被稱作分層教學。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
我國分層走班制教學模式改革,源于美國的選課走班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愛好和成長需要,自由地選擇相關課程進行學習,幾乎每一位美國高中生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課程表。
在更加細致、科學的分層教育中,一個學生可以同時在數(shù)學快班、英語慢班學習,既避免了在數(shù)學慢班里磨時間,又避免在英語快班里聽不懂。
不過,梁挺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我國學生人數(shù)多,與有限的教育資源自然就產(chǎn)生了矛盾。”
以高中為例,根據(jù)《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2375.37萬人,專任教師181.26萬人,生師比達到13.10:1。
另外,分層走班制要求更多的專業(yè)型教師。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盧曉東曾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我國師資問題呈現(xiàn)質的短缺。
學生人數(shù)多,優(yōu)質師資不夠,學校只能進行簡單的分層教育,即簡單地分成實驗班與普通班。
而且,在優(yōu)質師資不均衡的情況下,往往好班有好老師教,普通班由普通老師教,資源往重點班傾斜,因此家長才會擠破頭讓孩子進重點班。
實際上,分層教學跟教育資源均衡并不矛盾,教育資源均衡著重的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公平,分層教學看重的是學生學業(yè)的培養(yǎng)。
競爭
即使在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階段不分層,到了高等教育階段依然是分層的。
在高考這個環(huán)節(jié),依然是根據(jù)學生的分數(shù)決定他進什么層次的學校,是進高職、普通本科還是211、985甚至清北。
考上名校,照樣會看到班級分層。這些年,實驗班、基地班、卓越工程師班不斷涌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實驗班已有近百個。
梁挺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于一些有特色的中學或者重點中學,為了更好地適應大學的改革,一些實驗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需要的。”
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超過50%,實現(xiàn)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國高考錄取率從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間翻了2.4倍。
不過,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只有約5%,能擠進985的學生只有約1%,清北錄取率僅為0.07%。
梁挺福跟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如果所有中學都按照普通培養(yǎng)的模式,那么對接未來大學的培養(yǎng)就缺乏輸送優(yōu)質生源的土壤。”
儲朝暉跟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禁止分班只改局部問題,但這里抓一個問題,那里又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按下葫蘆浮起瓢,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以至于抓不完的,所以一定要系統(tǒng)地考慮。
儲朝暉認為,“真正對孩子有利的不是簡單的分層,而是要改變當前教育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的狀況,走向多元的、多主體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有自主選擇的空間,這是未來發(fā)展的大方向。”
梁挺福也指出,“大學有自主招生、保送生、藝術體育特長生、綜合素質招生如浙江的三位一體,已經(jīng)是多元化的招生,注定中學的培養(yǎng)也需要有多元化的模式,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值班編輯:石若蕭
關鍵詞:
作者:轉載收藏(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 ·上一篇資訊:你好,島外集體戶有希望上島內小學嗎?
- ·下一篇資訊:曾少賢-我長期堅持的20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