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在教育新政中勝出
原創(chuàng): 逃媽 東西兒童教育 昨天
逃媽
坐標美國達拉斯
分享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資源,著有育兒暢銷書《聰明的媽媽教方法》。
最近,教育圈最熱門的關鍵詞,莫過于“減負”了。
繼“南京家長已瘋”后,浙江出臺了“小學生晚上9點做不完作業(yè)可拒絕完成”的征求方案,上海教委提出了“小學階段不得進行期中考試“……
“減負”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最近這一波,來得要格外猛烈些。
嚴控課堂時長、限制校內(nèi)考試次數(shù)、整治校外培訓、減少家庭作業(yè)時間,禁排名,全搖號,各地的減負“武器”越來越多。
尤其是“禁排名,全搖號”,一旦真正實施后,相信現(xiàn)在的教育“劇場效應”真會降溫,至少在幼兒園、小學階段。
變化和不確定性,肯定會帶來緊張和不適,但這必然是大勢所趨。
就如上次千媽在《據(jù)說南京家長已瘋:減負潮下,誰是贏家?》一文中談到的,減負,其實是國家當下的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所需。
畢竟,我們已經(jīng)從工業(yè)化時代走向了5G、人工智能。對人才的需求,也從熟練工、技術專才,變成了思考者、創(chuàng)新者。
而且,太重的學習負擔,已經(jīng)給孩子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傷害了。
最直接可見的是,超高的近視率。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6歲兒童、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視率分別為14.5%、36.0%、71.6%、81.0%)。
還有很多不容易量化的,比如睡眠不足,心理壓力等等。
主觀、客觀上看,減負勢在必行。
然而,諸多問題來了:
原來盯娃作業(yè)雖然辛苦,但心里踏實,減負后娃瞎玩成學渣怎么辦?
原來卯足勁兒拼語數(shù)外就行,減負后究竟要拼什么?
現(xiàn)在減負,小升初搖號,可后面還是得高考啊,怎么辦?
今天,就是想和大家聊聊這些問題。因為我所處的大環(huán)境,大家知道的,就是一個“被減了負”的地方。
盡管達拉斯地區(qū)有全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公立、私立學校,屢次在全美數(shù)學、辯論、STEAM等競賽中奪冠,在美國已經(jīng)算是競爭最激烈、學習成績最好的學區(qū)之一了,但逃逃的整個小學階段,甚至現(xiàn)在正在讀的初一,始終處于“學習不飽滿”狀態(tài)。
作為“減負”的深度體驗者,我感覺,減負對于沒有時間或精力管娃的家庭來講,確實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但對于那些對教育本身就有想法,有要求的家長,反而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和機會。
01
減負不會制造“學渣”,
不管娃的家長才會制造“學渣”
真的,這事兒不能全甩鍋給學校。
美國的小學生,從學習能力來看,基本都呈這樣的分布,最top的一層,肯定是亞裔,華人孩子,印度孩子,還有日本、韓國、東南亞…
中間的一層,白人孩子居多。
墊底的學渣,幾乎是家長不怎么管娃的西裔、非裔。
原因很簡單,孩子的成績,學校的壓力是一方面,但更決定性的,是和家長管娃的用心程度成正比。亞裔有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家長下了班無論多累,總會抽時間來檢查、安排孩子的學習。
我自己的感覺,在孩子低齡階段,尤其青春期以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大于學校和同伴。一個關心教育,喜歡閱讀,喜歡溝通、思考,充滿正能量的家庭,孩子怎么也不會差。
02
減負,孩子才不會優(yōu)秀得太一致
可能很多人認為,你減你的負,我雞我的娃,變化不大。
自身的經(jīng)歷告訴我,大環(huán)境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至少,雞娃的方式和內(nèi)容會有很大的變化。
一旦沒有了“幼升小”、“小升初”的壓力后,雞娃會呈現(xiàn)出多樣化。
有些事情,不用那么著急了。
比如有些孩子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得稍微慢一點,字寫得慢,寫不好,反正作業(yè)不多,不用著急。
有些孩子“開竅”得晚一些,邏輯思維比較弱,反正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題也不難,不用著急。
實際上,作為“過來人”,我可以告訴大家,小學教育中的很多事,其實就像孩子學走路一樣,有些走得早一點兒,有些走得晚一點兒,但到了兩三歲之后,肯定都會走,而且走得晚的并不比走得早的姿勢差,步伐小。
同樣的,現(xiàn)在費盡口舌地講,或者雞飛狗跳地吼,娃依然不明白,做不好,做不到的事,很可能半年之后,一年之后,迎刃而解。
“減負”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尊重孩子的這種個體差異,讓走得晚的孩子不著急,家長也不必焦慮。
同時,有些事情,可以走得更早,更遠了。
“減負”必然讓有些孩子“吃不飽”,那剩下的時間拿來干嘛呢?
去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孩子的特點、興趣,擅長之處。
大家都知道,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因為課外時間充足,這邊的很多孩子得以一直保持著自己的一兩樣興趣特長,比如擅長運動,喜歡籃球的,一周有十多二十個小時進行訓練,比賽;喜歡下棋的,整晚或整個周末地泡俱樂部下比賽;喜歡樂高的,放了學就開始琢磨……
減負,就是讓“個性化教育”有了空間,避免孩子優(yōu)秀得太一致。畢竟未來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且,能讓別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你的不同。
可能很些家長會覺得,能找到一兩件真愛的事情固然好,但假如孩子似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整天無所事事,浪費時間怎么辦。
實際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度要比家長高很多,很多時候你以為TA在發(fā)呆,實際并不是。
逃逃小時候有次上完洗手間后翻箱倒柜地把他自己的,我和逃爸的所有“洞洞鞋”都找出來,然后跑來告訴我,他坐馬桶時很無聊,就數(shù)鞋子上的洞洞玩,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每只“洞洞鞋”上都是13個洞。
盡管這不算什么大發(fā)現(xiàn)。但從中能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一刻都停不下來,他有一雙隨時觀察的眼睛,和一顆發(fā)現(xiàn)和思考的心,只是沒有遵循家長們感覺踏實的、“正確”的方式而已。
當他們長大些,會有更多自發(fā)的“成果”。
關鍵詞:
作者:轉載收藏(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