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教育=?快手上的教育短視頻
“春天來了。”
一提起“快手課堂”上線那天,宮老師猛然提高的語調里還是透出抑制不住的興奮。
宮老師全名宮慶林。在山東濱州,他是一家線下教育機構的數(shù)學、物理教師,一天面對的學生不超過100個;在快手,他是擁有84.6萬粉絲的“數(shù)學物理宮老師”,上傳的十多門短視頻課程大受歡迎,其中最熱門的兩份均有一萬五千多人購買。
宮老師的視頻課不貴,30節(jié)課9元錢。但到了考試月,他在快手上的收入能達到在線下的3倍。今年暑假開始,他將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用在了短視頻課程的制作上。他告訴記者,接下來準備“全身心投入”。
圖片來源:IC photo
這并非孤例?焓执髷(shù)據(jù)研究院發(fā)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態(tài)報告》顯示,快手教育短視頻作者超過99萬,累計生產量高達2億。在受眾端,作品日均播放總量超過22億,日均點贊量超過6000萬。教育直播的日均觀看時長達到734年。數(shù)學、物理這樣的學科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素質教育、三農、職業(yè)教育也是知識內容池的重要構成部分。
數(shù)字背后藏著龐大圖景。這些億級數(shù)據(jù)意味著快手的教育生態(tài)已經初具規(guī)模,“我在快手當老師”將越來越普遍。
快手有意于深耕教育生態(tài)。繼去年6月上線快手課堂后,又在今年7月發(fā)布“教育生態(tài)合伙人計劃”。好未來、知乎、喜馬拉雅、果殼、育學園、星站TV、等各領域知名企業(yè)相繼涌入。近日,這個計劃進一步升級,快手將從流量、資金、運營、品牌、電商、數(shù)據(jù)服務等多個維度為C端和B端的合伙人提供精細化支持。
人人共建快手學校
宮老師從2015年起就是快手的用戶,并在一年后開始生產講解數(shù)學、物理知識點的短視頻。剛開始內容形態(tài)很簡單:鏡頭對準題目和草稿紙,在畫外邊做邊講解。這并沒為宮老師贏得太多粉絲,“我當時想,是不是這樣的形式太枯燥了?畢竟當時還是娛樂內容居多。”
宮老師很快開始改革:內容從解題調整為更實用的知識點總結,再配上時下流行的音樂,同時用更活潑、接地氣的語言與粉絲們交流。后來恰逢初一學生開始學一元一次方程,宮老師的講解視頻迅速圈粉十幾萬,并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每天4、5萬的漲幅。
宮老師很受鼓舞。在線下,他雖然擁有十年教學經驗,但一堂課能教的學生有限。想到在快手能給幾十萬人講課,宮老師覺得自己的教育夢想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實現(xiàn)。更重要的是,宮老師覺得與粉絲之間建立了比師生更緊密的聯(lián)結。“我?guī)缀趺刻於紩魰r間翻看粉絲的留言、私信,看看學生們有什么想聽的知識點,接下來就去做。”宮老師覺得最珍貴的是,粉絲們對他非常坦誠,遇到問題勇于表達,“我們未曾謀面,但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能幫過一段時間,確實有成就感。”
這樣的喜悅同樣被記者接觸的其他快手老師感受到。當被問起為什么在快手當老師,受眾群廣、老鐵關系兩個關鍵詞被多次提起。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手的基因。
“記錄世界,記錄你”的快手始終認可每一種普通生活的價值,因此在快手上,用戶能看到三萬六千行。巨大流量以及內容生態(tài)的豐富決定了各類型的用戶都能在快手上找到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學習。
同時,普惠價值觀下,快手采用去中心化分發(fā)機制,內容與用戶匹配度高,粉絲與創(chuàng)作者聯(lián)結緊密,方便建立長久聯(lián)系。對于需要長時間建立信任的教育行業(yè)來說,快手的特質與之高度適配。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各行各業(yè)、各類興趣的知識就在快手以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傳遞!2019快手教育生態(tài)報告》顯示,在快手,教育無關年齡與性別,更多關乎個性與互動,并呈現(xiàn)出地域與偏好的顯著差異。
在年齡上,18歲以下用戶除了在快手獲取學科知識,興趣也兼顧計算機、動漫手繪、體操和黏土;30-45歲用戶既能操作農用機械,也能寫書法、吹薩克斯;45-60歲用戶更關注財富知識、種花和二胡。性別方面的特征則與日常認知大不相同,女性用戶關注更多的美發(fā)內容更多是男老師;唱歌教學方面,女生更愛教,男生則愛學。
更有趣的是地域間的內容消費偏好。廣東用戶熱愛研究電子產品,上海則有很多舞蹈高手,北京和重慶的美食聚集了大量吃貨。同時,知識也在大小城市和南北方之間流動。
漏斗式循環(huán)
這是一個自然長成的生態(tài),它在地下生根發(fā)芽,從表面上幾乎看不出它的存在。
直到2018年4月,一位農民找到參與快手扶貧項目的涂志軍,希望快手能添加功能,幫助他賣課。涂志軍才知道,這位農民在快手教草莓種植技術,帶領不少農民致富。
這為涂志軍打開了新世界。調研越深入,涂志軍就越驚異于這個生態(tài)的豐富和闊大。他很快組織團隊上線了付費功能,幫助創(chuàng)作者變現(xiàn)。2018年6月,快手課堂項目成立,致力于提升用戶通過知識建立鏈接的效率,并打通快手各場景下內容付費的功能,讓教育內容創(chuàng)作者在快手上“勞有所獲”。
快手課堂的最初的形態(tài)是在教育類直播中添加付費功能,用戶需付費才能觀看。但涂志軍很快發(fā)現(xiàn)不對。來看直播的用戶有的想看“干貨”,有的只想和主播聊聊天,用戶需求匹配不上。
“這個形態(tài)被驗證是不足夠開放的”,涂志軍告訴記者,用戶學習意愿聚焦的過程就像漏斗,現(xiàn)在的快手課堂把付費行為放到了漏斗最尖端,鏈條為短視頻-直播-快手課堂:“短視頻時長不夠,創(chuàng)作者就開免費直播,發(fā)現(xiàn)粉絲有些學習需求,就告知其付費課程的存在。其他圍觀的用戶還是會打賞,但漏斗里篩出的用戶到付費課程去滿足需求。”
這是一個通順的付費邏輯,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對快手而言,重要意義在于促進內容生態(tài)的進一步豐富。簡單來說,創(chuàng)作者如果希望漏斗篩出更多付費用戶,就要不斷擴大漏斗的口徑,即產生更多優(yōu)質免費內容,更精細地回應粉絲需求,從而引導粉絲走向付費。當創(chuàng)作者在快手獲得更多收益,自然也就更愿意留駐快手。這個良性循環(huán)能夠幫助快手自動深耕巨量用戶。
快手與創(chuàng)作者的共生關系在此顯露它的威力。“去中心化的流量沒有那么貴,我們愿意拿出來與合伙人共享,”涂志軍說:“最好的情況是合伙人都能在快手獲益,只有他們在快手‘活’得好,快手才會更好。”從這個角度看,快手雖然并非第一個入局教育行業(yè)的短視頻玩家,但很可能是最適合做普惠教育的那一個。
涂志軍這樣總結快手為教育生態(tài)提供的服務:“別人可能是修高速公路,快手的邏輯是做村村通。”他相信村村通能迸發(fā)出來的能量,并不亞于付費高速公路。
教育機構大有可為
當短視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基礎設施,與其鏈接的一切行業(yè)都將迎來變革,而教育行業(yè)的新形態(tài)正在浮出水面。
相較于傳統(tǒng)教育,快手教育生態(tài)的受教者、施教者、教育內容都在擴大范疇。在接收端,學生不再只端坐課堂,快手挖掘了新消費群體的學習需求。目前,快手教育生態(tài)累計付費用戶已超160萬,覆蓋一到四線城市,三線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用戶占比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9.2%;除了學前、K12、成人教育之外,知識內容的邊界延伸到職教、生活、電商、書法等內容領域,大量長尾需求被滿足。
關鍵詞:
作者:轉載收藏(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 ·上一篇資訊: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有哪些
- ·下一篇資訊:2020年哪些專業(yè)最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