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培訓班里的孩子們
原創(chuàng): 圈圈 童行學院 今天
說起課外培訓、補習班,“北京黃莊”這個詞,很多家長都很熟悉,它僅是當下焦慮教育環(huán)境的一個縮影。
很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開始籌劃課外補習班的事情。一些原本佛系的家長,身處如此的環(huán)境,也不得不焦慮起來。
今天的文章來自童行教研團隊的圈圈,她也曾是一家全國連鎖培訓機構(gòu)的數(shù)學老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為老師,她是如何看待課外培訓這件事情的,希望能解你心中的一點疑惑。
預告:本周五,景芳也會就“父母的焦慮”這個話題,談談她的觀點。敬請留意。
要不要送孩子上數(shù)學培訓班?
在一家全國連鎖培訓機構(gòu),我做過一段時間的數(shù)學老師。這個機構(gòu)看重口碑宣傳,帶孩子第一次來這兒的父母,常常是看到其他家孩子在此上課后又來報班的。
家長們大多有直接明確的打算,他們的孩子在這兒上了一段時間的課后,就會去考奧數(shù)拿獎牌,或是報考私立小學或初中。家長們帶著懵懂的孩子來上課,看上去是來自同儕壓力、考學壓力。
今年教育部下發(fā)新規(guī),加大對課外培訓班的管控,取締了奧數(shù)競賽,奧數(shù)加分也被禁。但在這樣的壓力下,數(shù)學培訓班熱度不減。
這也說明了,家長對于孩子課外補習數(shù)學這件事,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考量:讓孩子學了數(shù)學后更聰明;預先學習以在校內(nèi)占得先機……
家長們的這些考量都是實在而明顯的。那到底要不要帶孩子來上這類培尖的數(shù)學培訓班呢?
有些家長擔心增加孩子負擔,或因為其他原因,顧慮重重,猶豫不決。雖然做過培訓班的數(shù)學老師,但現(xiàn)在真要有人跳出來問我這個問題,我大概也還是難以回答。
剛?cè)肼毰嘤柊嗟臅r候,有老師教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話術(shù)”。這些話術(shù),多是從前文說到的外界壓力和學數(shù)學的益處上,刺激家長入班繳費,難逃消費教育焦慮之嫌。
我回憶自己在培訓班中的經(jīng)歷,想要從中尋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回想起來,機構(gòu)課程的難度直奔奧數(shù)級別,孩子們因天賦、家庭、努力等各種因素,表現(xiàn)總是分出明顯的差距。
但孩子們的天性卻無差別,我教的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大多活潑好動,逮著機會打鬧嬉笑。同時我也看到,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
除此之外,我的腦海里還總是浮現(xiàn)出幾個孩子。從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我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哪個老師的身上,更多是在孩子,尤其是孩子們的父母身上。
接下來,我就把這幾個孩子記錄下來。通過此舉,希望就要不要讓孩子上課外培訓班的問題,帶給大家一些新的想法。
培訓班的孩子們
No.1 跳級女孩
那個媽媽又來了,就坐在最后一排。
斜身,翹腿,黑色馬尾,頭發(fā)有些凌亂,乍看平凡無奇。她的臉稍微下傾,目光從鼻梁上有些滑落的細邊黑框眼鏡透出,直直盯住人。
那樣看人的姿態(tài),讓人感覺嚴厲。后來另一個老師告訴我這個媽媽有近視后,我見她時的緊張,才平復下來。
這次是她第二次來到我的課堂,為了她的女兒。而她的女兒,是我見過最有天賦的孩子。
她讀一年級的女兒,一來這個數(shù)學輔導機構(gòu),做的是三年級的測驗題。10道題,只錯了1道。錯的那道計算題,是因為乘法表沒背熟。要知道,機構(gòu)的測驗題,本來就要比一般三年級的題目更加困難和靈活。一年級的孩子,本應該和加減法作斗爭。
依照慣例,我給孩子講了一遍測驗題的題目,這個過程中我又發(fā)現(xiàn)孩子理解力驚人。已經(jīng)給孩子們講過太多次測驗題,但幾乎沒有孩子像她一樣,不需要任何形象化的、曲折的解釋,單刀直入,孩子便能迅速吸收。
除了驚訝于一年級的孩子來上三年級的課之外,我還驚訝于女孩的漂亮。她皮膚透白得能見到淺淺的血管,披長長的、蓬松的黑發(fā),穿嶄新的白裙,“小仙女”一詞形容她恰當無比。
但那份天賜的漂亮,不同于媒體上泛濫的明星子女的精致,包含了某種缺乏孩子氣的成熟。我主動與孩子聊天,她的回答清晰直接,就好像我們?nèi)栽谥v題。
做完入學測驗,我又和孩子父母聊天。母親毫不諱言孩子在數(shù)學方面的天賦,說他們來到這個機構(gòu),就是希望找到與孩子天賦匹配的教育。我建議孩子先在家補牢基礎(chǔ)后,開學了再隨三年級學習試試。女孩父親本身不大愿意讓孩子跳級學習,母親則完全相反。聽了我的建議,父親埋怨母親的急切,甚至想讓孩子也別來培訓班了。
回到辦公室,其他老師提醒我,這樣的孩子初看有天賦,但真正上課了,一些校內(nèi)基礎(chǔ)知識都沒學習過,短板嚴重,其實很容易中途而廢。
等到再一次見到女孩和她的母親的時候,機構(gòu)的秋季課已經(jīng)開學上了兩堂課。
課上,坐在整班的哥哥姐姐之間,女孩的身體顯得很瘦小。同時,我也理解了,孩子的成熟,很大部分來自她的母親。
課上,孩子聽得極其認真,一直舉手答題。但正上著課的時候,她母親突然從最后一排跨出,往女孩背上扇一巴掌,提醒她挺直背。女孩頭也沒回,彈簧似的立即挺好背。
下了課,女孩來問我之前一課的題目,她母親在旁邊,又扇一下她的背。計算題練習冊上課前剛發(fā)下,她課間寫了兩篇,又問我后面一些更復雜計算的答案。我說接下來學到了再寫不遲。她說她學會了就可以一直做,她想要快點把整本練習冊寫完。
來這兒上課的家長,一部分會挑老師,女孩的媽媽也是。下節(jié)課,她和女孩去了另一個老師的課上。說實話,我松了一口氣。
當時的我,將自己定位為培訓流水線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天才女孩,和她高要求的母親,更需要的是私人家教。
沒想到的是,過了兩節(jié)課,女孩又回到我的班級上了一次課。但這節(jié)課后,女孩還是退課了。她母親說給女孩請了一個舞蹈名師,要讓女孩專心學習舞蹈。
最后見這孩子和她母親,是朋友圈母女倆的游玩照。母女同框時,女孩看向母親的眼神是純真的依戀。多數(shù)照片是孩子的單人照。
有這樣一張照片,在日光中,孩子在花樹下側(cè)身抬手,似要摘花。還有一張,小院古樸的門前,孩子雙手叉腰,交叉雙腿,兩邊的嘴角后拉,不自然地露出整排牙齒。
No.2 三個好朋友與做班長的小女孩
女孩小A是和男孩小B和女孩小C一起來的。他們?nèi)齻是好朋友。入學測驗三人的媽媽都來了。做完測驗,三個媽媽商量輪流來接孩子的事。入學測驗兩個女孩得了滿分,男孩得了90分。出人意料的,三人分數(shù)都很高,后來我知道,三個孩子之前一直在一起學奧數(shù)。
測驗后與孩子們的閑聊。小A說話不算多,是三人中長得最高的小孩,皮膚有些曬黑,看上去很陽光,又有點穩(wěn)重。另外兩個孩子,尤其是男孩,帶點嬌呢,向我介紹小A是他們班的班長。再看女孩,的確很有班長的氣質(zhì)。
三個孩子的起點,看起來是差不多的。但從開學到學期結(jié)束,差距逐漸顯示出來了。
女孩小C一開始沒做家庭作業(yè),上交的作業(yè)原來是抄的。這里的課程,每節(jié)課的知識量基本相當于校內(nèi)一個單元了,因此做家庭作業(yè)是非常重要的鞏固課上所學的途徑。我發(fā)現(xiàn),孩子前面的內(nèi)容本身掌握得就很差了,孩子上課也越來越跟不上。
她媽媽為她在家補課。但媽媽不知道怎么講解,缺乏耐心,孩子也感到壓力重重,更接受不進這些知識了。最終,孩子還是退了課。
課上的難題,孩子們都做不出,男孩小B偶能做出,這是我對他印象深刻的地方。那時他作業(yè)做得整潔,幾乎次次全對。有陣子,我比較頻繁地夸小B。
不知道是不是我夸獎太多,小B開始有些驕傲懈怠了。甚至有一兩次課,完全不在狀態(tài)。到了學期后半程,他做的題目,總會錯許多簡單的地方。我和他媽媽聊過,他母親說還是因為粗心大意,算是孩子的老毛病了。
小A是三個孩子中最穩(wěn)的那一個。我不必擔心她的家庭作業(yè),擔心她上課走神,擔心她哪道題目太難無法理解。與此同時,直到學期中程,她都是不出彩的。做了好學生該做的事兒,但計算上不算快,遇上一些難題也還是會無從下手,交上來的作業(yè)偶有錯誤。
關(guān)鍵詞:
作者:惠民大叔(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lǐng)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