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王強北大演講:人生最大的捷徑是什么?
十年北大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印記?為什么閱讀令你如此癡迷?
王強:北大歲月給了一樣寶貴的東西。它關乎如何塑造一個真正的生命,那就是,對智慧的無限渴望和對人格的不懈追求。
我有個座右銘:“讀書只讀一流的書;做人要做一流的人”。人生中,真正值得我全身心投入、值得我景仰和向往的只有兩件事兒——讀一流的書,做一流的人。
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既是我們的幸,也是我們的不幸,要接受的東西太多了。不想被淹沒的話,在我看來,抵擋喧囂的現(xiàn)實,清醒并有意義地存在的最大捷徑就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
正是讀經(jīng)典,讀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文字,成為北大人離開校園后,無論走進哪個領域,或許能比他人走得稍微遠一點兒的根本原因。因為真正經(jīng)典的文字,它們不單單是文字,它們是生命。這樣的生命才會對讀者的生命進行塑造和引領;并由此產(chǎn)生意義和價值。
★ 什么樣的書該讀?
我對書的選擇是:暢銷書堅決不讀。越暢銷越不讀。
不是我蔑視暢銷書,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只能用來讀真正一流的作品,而不是市場或公眾的趣味強加的東西。一流的作品與群體性的喧囂無關,它們往往具有“百年孤獨”的品性。
我讀的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越來越早,因為我覺得,越是商業(yè)化的染污影響較小的早期的人,寫下的文字越是他們生命的寫照。
王強老師所藏《柏拉圖對話集》
選擇一流的書,就要衡量這個作者寫這本書時的生命狀態(tài)是什么?是為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寫?是為一己的虛榮聲名而寫?還是傾其心血、經(jīng)歷、思考和生命而寫?
如果你讀的不是真的文字,遇到的不是真的語言,支撐文字語言的不是真的生命,那么你最后看到的也一定是虛幻的世界,而非真實的世界。
讀書真正能對讀者產(chǎn)生作用,只有當讀者和文字的生命融匯在一起的時候。千百年來,沒有被時間淘汰的著作,是人類一代又一代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現(xiàn)在市場浮躁的選擇,更不是廣告詞似是而非遮人耳目的選擇。這點至為關鍵。
★ 為什么讀經(jīng)典能改變生命的軌跡?文學的功能是什么?
依我看,文學的重大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夠?qū)ξ覀兩倔w “多方位”、“多層次” 奇異地 “再造”。在我們對 “真的”、 “善的” 和 “美的” 追求時帶來奇異的“啟示”,給單調(diào)平庸的生命帶來充電般“激活”的感覺。那些體現(xiàn)人類最高、最普遍價值的東西,就會融入我們生命的血液。
生命一旦注入了這三樣東西(“再造”、“啟示” 和 “激活”),現(xiàn)實中就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暫時的、似是而非甚至是卑劣的價值觀和物質(zhì)層面的各色誘惑所扭曲、所掌控。
橫下心讀那些經(jīng)典的、為世界熟悉的、但疲于追逐時尚的眾人們?nèi)徊恍家蛔x的文字吧。這些文字才屬于我們自己的生命與世界。
問:你的讀書心得是什么?
王強:讀書和吃飯一樣,不能偏食。膳食平衡,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 首先,是不是要讀宗教和神學?
我覺得一定要。不要把宗教、神學等同于迷信。讀宗教、神學著作,我們才能理解超越有限人性的東西,才能獲得一種“上帝”般的眼界,才能達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
王強老師所藏《圣經(jīng)》
我時不時會翻出《大藏經(jīng)》來沒有目的地讀,還有《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等原典及其他宗教、神學的理論著作。讀宗教、神學,我覺得我漸漸理解了宇宙的“神秘”。然后,反觀人生,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了人的渺小。這使我不得不變得謙卑。
王強老師所藏《大藏經(jīng)》
宗教為什么是人類普遍的一種本能?施萊爾馬赫說:宗教給人提供的是 “一種絕對的依靠感”(the feeling of absolute dependence)。為自然和環(huán)境強大的 “絕對性” 所包圍,由于自身弱小的 “相對性”,人往往通過宗教來獲得保羅·梯利希所謂的“生存的勇氣” ( the Courage to Be )。
The Courage To Be by Paul Tillich
➤ 一定要讀哲學。
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之為人存在根由的詰問。作為人,我們不得不問我們自己是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
柏拉圖《斐多》篇里的蘇格拉底,等待死神降臨的短暫時刻,如此專注淡定地同追隨者探究肉體與靈魂各自的歸宿。蘇格拉底完美詮釋了哲學的“愛智慧”是一個“不斷操練著死亡”,平靜走向另一世界的人生的全過程。
柏拉圖對話《斐多》兩個譯本
➤ 不能不讀歷史。
歷史對人類迄今的幾乎所有生活場景,進行了最接近真實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領略人類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成功和失敗、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讀歷史。宏觀來看,“現(xiàn)在”與“未來”不過是“過去”在不同層次不同維度上的“重來”,就像庫恩所說的“范型的轉換”。
➤ 心理學要讀。
像弗洛伊德這樣的心理學思想大家,他所試圖拆解的是人類意識存在的奧秘;探尋的是一個人的意識和心靈究竟怎樣協(xié)調(diào)運行;解答的是人如何保持人之為人的內(nèi)在本質(zhì)。以為弗洛伊德思想早已過時的人,讀讀法國大思想家德里達,就會像發(fā)現(xiàn)新宇宙一樣,重新迷戀上他。他是同達爾文、馬克思、愛因斯坦站在一條水平線上的。
王強老師所藏《弗洛伊德全集》(英譯本)
➤ 為了情感的豐富,一定要讀詩。
人是情感的動物。一流的詩歌能夠穿透情感,展示情感宇宙的奇景。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接近上帝:一個是詩,一個是音樂。美國詩人惠特曼,葡萄牙詩人佩索阿,智利詩人聶魯達就是我的上帝。
On the blue shore of silence: Poems of the sea
by Neruda
➤ 虛構作品不可不讀。
小說家通過語言挑戰(zhàn)人的想象力。這是文學的基本功能之一。
比如村上春樹,他作品的題材和寫法奇詭多變。有人把他視為通俗作家中的搖滾樂手,但我認為他一點兒也不缺乏深刻性——在我讀來,實際上他在試圖捕捉(日本)現(xiàn)代文明里飄浮的現(xiàn)代(都市)人存在的本質(zhì)和表征,頗有海德格爾的味道。我是村上迷。我有村上全部小說的日文原版、英譯本、臺灣賴明珠譯本和上海林少華譯本。為了讀懂村上作品,我甚至想開始學習日文。我心儀的作家有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雷蒙德·卡佛、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等。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by Milan Kundera
➤ 科學領域的一流文字要讀。
達爾文,愛因斯坦,維納,玻爾,海森堡,霍金……我堅信在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相互激發(fā)、并行發(fā)展的東西。古尓德(Stephen Jay Gould)的科普文字,融文化史、科學史、文學史于一爐,自成一種新文體,超一流好看。
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的三本著作
霍金《時間簡史》修訂增補本與普及版
達爾文著作
日常閱讀應該融合以上種種內(nèi)容,要學會做出一盤有利于精神和心靈健康的“沙拉”。我稱這種讀書為“飲食平衡法讀書”。這樣,生命的生存狀態(tài)才能不偏頗,精神的林木才不會因某些營養(yǎng)匱乏而畸形或枯萎。當然, 這是我一個“讀書人”的讀書,專家學者怎么讀,我無資格評論。
從終極目的上說,讀一流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心靈的完整世界的過程。一流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被外在變化的環(huán)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內(nèi)在寂寞孤獨這樣可怖的心緒所打敗。因為一流書籍逐漸在人的心靈里,建造起一個完全獨立于,並得以抵抗生命本質(zhì)之外其它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被本真的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里棲居著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
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會有多么強大。他完全不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支撐他自己的生命選擇及其軌跡。
關鍵詞:
作者:小小編(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 ·上一篇資訊:寧當北京學渣,不做河南學霸
- ·下一篇資訊:上小學最重要的是遇到一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