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條手機使用家規(guī)
親愛的兒子:
你是一個優(yōu)秀、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手機)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guī)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yǎng)成一個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條:這是我的手機,我花錢買的,但我愿意借給你使用。
解讀:這是財產(chǎn)權問題。
父母的財產(chǎn)是父母的,和孩子無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父母給孩子買東西,所有權仍然屬于父母,孩子應該感恩。
而傳統(tǒng)的家庭觀認為:父母、子女是一體的。久而久之,中國子女就會有這樣一個思維定性:父母的財產(chǎn)都是我的。
曾經(jīng)在知乎上看到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財產(chǎn)理所當然的視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說這是父母自己說的,還有人說不給我的話我是不會養(yǎng)他們的之類。
所以長久以來,我們的孩子,認為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理所應當,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第二條:我要知道手機密碼。
解讀:這是知情權問題。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各類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別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機密碼,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動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會說,這樣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沒錯,但孩子在未成年階段,隱私權要小于知情權。
第三條:如果電話響了,就接。它只是一個電話,學會用正確的態(tài)度講電話。如果屏幕上顯示“媽媽”和“爸爸”的來電,永遠不能忽視不接,并且要記得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
解讀:這是禮貌與安全問題。
手機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禮儀。別人打電話一定要接(即使當時有事沒法接,事后也要給對方回電話),這是一種素養(yǎng)。
對于父母的電話,孩子們更不能不接。有時候父母擔心孩子在外的安全,會打電話詢問,此時孩子不能故意不接電話。
第四條:每天晚上7:30(周末9:00)準時把手機交給父母。它會在晚上被關閉,并在早上7:30再次開啟。當你想打別人的住宅電話,又不希望對方的家長接聽,那么也不要用手機打或者發(fā)短信去。仔細聆聽并尊重其他家庭,因為我們也希望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解讀:要尊重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別人的休息時間,盡量不打擾對方,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
第五條:手機不能帶去學校。和你那些手機短信里的朋友好好當面交談吧。這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校早放,郊游和課外活動的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解讀:不能讓手機影響學習。
小孩子自制力較差,大多數(shù)孩子拿到手機就屬于完全淪陷型。
對手機中的各種各樣信息又都缺乏準確的甄別能力,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而且在學校有同學,和同學們在一起玩?偙纫粋人抱著手機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學商量,與其發(fā)信息還不如當面交流,語言比文字的溝通效果更好。
第六條:如果它落入馬桶,摔破在地上,或丟失,你將負責更換或修理。手機總會有要修理的一天,你應該有所準備。
解讀:這涉及到責任意識、勞動獲取報酬的問題。
我們從小就知道損壞公物要賠償,其實,損壞家里的東西也要賠償。孩子造成了財務損失,要通過自己勞動掙錢補償。
有一名小朋友,由于違規(guī)燃放炮竹被警察罰款,就是父母借給了他罰金,11歲的他打了半年工才還清了父親的錢。
第七條:不要使用手機來欺騙或愚弄別人。不涉及傷害他人的交談。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輕易的掏心掏肺。
解讀:做人要誠實善良。
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給別人發(fā)這樣的信息,時間長了,對孩子人格養(yǎng)成都會有影響。
第八條:如果你不愿意當面說的話,同樣不要通過短消息、電子郵件或者打電話說。
解讀:直接溝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要勇敢面對,不要回避。
能當面溝通最好當面溝通,畢竟有時候文字不能正確反映當事人的情緒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誤會。
而且直接溝通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敢于直面問題的意識。
第九條:在公眾場合:關機,至少靜音。特別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與人講話時。
解讀:這是公眾場合的禮儀問題。
在公眾場所不能影響別人,這是基本的禮儀和修養(yǎng),手機的使用只是一個側(cè)面。
想想,當你想安安靜靜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的時候,當你在圖書館正在思考一道問題剛剛找到頭緒的時候,如果別人的手機鈴聲旁若無人地響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在需要的時候,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際關系的一大步。
第十條:不要拍攝數(shù)不勝數(shù)的照片和錄像,你沒有必要用手機記錄一切。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這些影像將被儲存在你的記憶里。
解讀: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
我們總以為拍下來的風景就是擁有,總以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閱讀,其實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隨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第十一條:偶爾把手機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門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沒有手機你也會過的很好。
解讀:不要被手機綁架。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倘若出門遺忘手機,會感覺到嚴重的“不安全感”。
現(xiàn)在流行一句話“出門什么都可以忘記帶,但是千萬不能不帶手機。”很多人出門發(fā)現(xiàn)沒帶手機就會焦慮,甚至沒法好好工作等等。
最近,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番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人們和iPhone分離,將帶來嚴重的精神焦慮,影響心跳等生理指標,并影響自己的認知能力。
什么時候開始,手機對我們的影響這么大。
第十二條:用手機時不時玩點文字游戲、拼圖或腦筋急轉(zhuǎn)彎游戲。
解讀:寓教于樂。
娛樂是人的天性,手機具有娛樂功能,在娛樂的同時,能夠?qū)χ橇τ袔椭,可以兩全其美?/p>
這樣的理念,同樣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第十三條:用你的雙眼看世界。觀察你周圍的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傾聽鳥兒的叫聲、散散步、跟人聊聊天、發(fā)發(fā)呆。
解讀:不要當?shù)皖^族。
除了手機充耳不聞,眼睛無視,這真是病。
上天給了我們一雙眼睛,是用它來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當你抬起頭,看看天空時,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這么美
關鍵詞:
作者:轉(zhuǎn)載收藏(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
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
1、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
2、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
3、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
4、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
5、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
6、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
繼續(xù)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guī)劃,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我們相信,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
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掃一掃二維碼:

- ·上一篇資訊:廈門集體戶入學直接讀公辦學校報名攻略,集體戶入學常見問題說明
- ·下一篇資訊:未來最有出息的孩子,永遠不是第一名